擴大到了六十多個,進一步增加了干涉外朝財政的能力。簽了澶淵之盟,與契丹成了兄弟之國,幽雲連想也不能想了,內藏庫就徹底失去了太祖最早設立封樁庫的意義。只有在東封西祀搞得國庫空虛,徹底沒有辦法的時候,真宗才允許當時的三司使丁謂知道內藏庫財富儲存的數目,這是惟一的特例。
趙禎的運氣不如他爹,登基的時候年紀還小,劉太后稱制。太后女流是外人,內藏庫當然不能交給她一個人掌管,是由太后和宰相一起管著的。等到劉太后去世,趙禎親政的時候,這個賬目才算交到他手裡。從此之後,外朝便就不知道內藏庫有多少錢了。
內藏和左藏的關係一直是動態的,在每個皇帝手裡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算盤。從表面上來看,是內藏庫在國家財政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皇帝干涉財政的能力越來越強,也就表示皇權越來越強勢。但反過來,也正說明外朝的權勢越來越重,皇帝對政治局勢把控的能力越來越弱,才需要不斷加強這一手段。太祖的時候,無所謂外朝的權力,朝政他一言而決,有著絕對的權威。太宗登基本來就傳言紛紛,對外作戰平定北漢之後,又是連連失敗,作戰中短暫失蹤眾將要擁立廷美,使他連執政根基的武將也不信任了。提拔了科舉文臣起來,打擊元老勛貴。但科舉文臣一樣要掌權,這個趨勢不斷增強,內庫也就越來越大。
趙禎倒是沒有注意徐平認真的樣子,此時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怎麼保證自己的內藏庫財產不受損失,而且還能夠越來越多上面。
讓徐平坐下,趙禎道:「如今三司手裡並沒有錢,你要建兩間銀行,本錢從哪裡來?」
「稟陛下,三司手裡的錢還是有很多的,只是沒有印出來而已。京西路的幾千萬貫飛票,都是印出來的錢要補的。等到新錢制出來,一部分飛票作為銀行的本錢,其他的付完各衙門之間的賬款,剩餘的轉成存款。」
趙禎搖了搖頭,也沒法說什麼,設立銀行本來說的就是要兌付那些飛票嗎。不過三司這樣相當於空手套白狼,一文錢不出,就占了內藏庫參與銀行的一半股份,讓他的心裡有些不舒服。做皇帝的不好跟臣子計較這些,徐平這樣說,也就這樣算了。
趙禎又問:「兩間銀行,該如何布局?如果都擠在京城裡,只怕有些不合適。京城的人戶就那麼多,公司暫時只有要改的那些場務,貸款放到哪裡去?」
「陛下說的有道理,做的事情都一樣,擠在一起確實不好。依微臣之見,不如這樣安排吧,京城和西京各設一家如何?內藏庫出本錢的自然就設在京城,皇宮裡也好找人照看著,陛下也放心。三司單獨出錢的那一家,便就設在西京城好了。」
趙禎點頭:「正合我意。不過如此一來京西路的漕司職權就重了,轉運使應當要找有作為的大臣才可以,最好如你當年到京西路一般。」
徐平急忙道:「陛下多慮了,銀行和地方兩不相干,不能讓漕司管到銀行里來。不然地話,就相當於給京西路放了個錢袋子在那裡,這還了得?」
趙禎一時沒說話,這種衙門,以前按慣例都是讓轉運使司兼著的,多設一個職位就要多發一份俸祿,更不要說多設一個衙門花費更大。不過徐平說的也有道理,這要讓京西路轉運使管著那裡的銀行,銀行里的錢他不就可以隨便用了?
想了一想,趙禎才道:「此是三司的事情,你去與中書商量,你們自己定吧。」
只要三司的銀行不在京城與自己搶生意就好,一些細節,趙禎也懶得管了。徐平把鑄錢所得和地方兩稅的來源給內藏庫都斷了,趙禎現在就指望著新開的銀行給自己帶來足夠的錢,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將就。
兩家銀行相互競爭,趙禎很認真地跟徐平談了具體事項,市場的劃分,發生矛盾時的協調,以及兩家合開的銀行如何分利,能想到的都跟徐平商量了一遍。
最後,趙禎才道:「除了這幾家銀行,其實制錢的錢監更加事關重大,如何把握住不多制了錢出來,而且要用的錢也不要少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你先前說得好,制錢數目多了也不好,少了也不好,但剛剛好的把握住,非重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wangsh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