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消滅烏恆,提高遼東軍的戰鬥力。公孫康又要敦促工匠營進行武器的升級。
這次需要準備的東西有點多:馬鞍、馬鐙、馬蹄鐵、襄陽鐵刀、連弩、指南針、竹筒製成的望遠鏡。
馬鞍、馬鐙這時已經有人在使用,公孫康不算是發明,只能算是推廣。
馬蹄鐵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公孫康畫出圖紙,再當面說明一下,張懷遠就做出了樣品。馬蹄鐵的確是劃時代的發明,提高了戰馬的戰鬥力。
很多技術就是這樣,幾千年都沒有人發現;一但有人使用了,就是一層窗戶紙,一看就明白,一學就會。公孫康之所以遲遲不拿出馬蹄鐵來,就是因為它在戰場上出現以後,很快就會傳遍整個漢朝。提高自己的戰鬥力的同時,也提高了敵人的戰鬥力。
但目前遼東已經擁有了上萬名騎兵,騎兵訓練不易,必須配備馬鞍、馬鐙、馬蹄鐵,以減少戰損。
襄陽鐵刀是綦毋懷文的獨家發明,作為他的徒弟。張懷遠自然是精通全部製作流程的。
這一年來,張懷遠已經帶人打造了1000把襄陽鐵刀。按照公孫康的建議,這些襄陽鐵刀都有長長的把柄,相當於斬馬刀了。
在工匠營裡面,公孫康帶著趙雲在試刀。
張懷遠讓人拿來一根鐵棒。豎立在地上。
趙雲揮刀砍去,只聽唰的一聲,鐵棒斷為二截。再看襄陽鐵刀,刃口分毫不變,一點都沒有卷刃。
「好刀,當真削鐵如泥!」趙雲脫口而贊。
公孫康大喜,下令獎賞有功的工匠,尤其是張懷遠,獎勵他良田千畝,奴僕百人,黃金百兩。
眾人跪下謝恩,公孫康勉勵他們再接再厲,繼續打造襄陽鐵刀。
至於連弩,漢軍本來就有連弩的技術,連弩就是這個時代的衝鋒鎗。界橋一戰,讓天下人都看到了連弩的威力。
許多人認為連弩是諸葛亮發明的,所以又稱為「諸葛弩」。其實不是這樣的,諸葛亮只是改進了連弩。
在後世湖北荊州市博物館提供的戰國楚墓出土的木製連弩,這應是一件殘件,矢匣和弩臂組合保存完好,通長只有27.8、高17.2、寬5.4厘米,因在地下沉睡了2000餘年,木質被碳化得黑黢黢的,其貌不揚,並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就目前所知,它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獨一無二的能一次發射出兩支箭的連發弩實物,是中國古代兵器史和機械思想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發明,是一件堪稱國寶的古代科技文物。
而《漢書》記載了連弩是對匈奴作戰中的重要兵器,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軍與匈奴作戰,發連弩射單于,單于落馬而逃。
三國時期,諸葛連弩也是實戰武器。大概因其結構較為複雜,技術含量較高,在後世戰爭中幾乎淹沒無聞,至明代宋應星認為其已只是一種非軍用武器了。
連弩可連續發射弩箭。但由於連弩用箭沒有箭羽,使鐵箭在遠距離飛行時會失去平衡而翻滾,且木製箭杆的製作要求精度高,人工製作難度大,不易大量製造使用。明朝以後,由於火器迅速發展,弩便不再受重視。
公孫康要求製作的是鐵製箭杆,一匣10支,射程30米就可以。每射完一支,靠重力下沉,自動裝入。
張懷遠表示有點難度,但可以解決,預計二個月內可以生產出100架連弩。
公孫康說:「產量太小了」,他知道產量的瓶頸還是工匠人手不夠。
所以和系統小甲軟語相求:「小甲呀,給哥抽點工匠唄,不用大師級別的,只要是普通工匠就可以。」
小甲鄙視他:「現在遼東有150萬人口,招收1萬名工匠還不是綽綽有餘?還要浪費系統寶貴的抽獎名額。」
對呀,在這個時代工匠是沒有什麼地位的,比種田的農民還不如。
公孫康下令在遼東三郡高薪招收一萬名工匠,月薪2000錢。從者雲集,一下子就解決了工匠短缺的問題。這些新招收的工匠,只是打下手的,製作各種軍器中不需要保密的部分,即使這樣,也讓工匠營的效率提高了幾十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wangsh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