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新 加書籤 排行榜 首頁

儒道至聖第5178章 《學而》新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論語》的開篇《學而》篇很短,只有十六章,每章不過幾句話。

    方運持筆書寫並念誦人人都熟知的第一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方運誦完,便道:「本句之中,『說』字通悅,發音也同悅,『慍』對初學者來說算作生僻字,是生氣的意思,所以要先注音。」

    方運一邊說著,先把這兩個字的讀音在紙頁上標註,接著,開始進行訓詁,也就是解釋其中的文字和詞語。

    「在春秋時代,『時』往往是指恰當的時間或一定的時候,隨著語言變遷,時的意思更接近時常;『習』同樣如此,今多有學習溫習之意,但在古代,更重實習、實行。而『學』字,不僅僅是指學習,也可指完成學習……」

    在訓詁的過程中,按照慣例還要引用之前名家的解釋並進行辨別討論。

    訓詁之後,方運開始直譯這句話,一邊寫一邊道:「學習並在適當的時候實行,不也是很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為嗎?」

    方運完全是用白話文和簡體字來直譯,這是為以後普及大眾教育做準備,而且早就決定,以後自己若寫書,定要一分為二,一份用白話文簡體寫,一份用文言文舊體寫,如果能做到十幾歲的孩子都能看懂,那便是最大的人道功德。


    方運稍作停頓,掃視一眾妖蠻,繼續一邊寫一邊道:「僅僅從字面上理解眾聖經典的話,那便等於沒讀過,所以直譯之後,應當再加意譯。」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習不僅有溫習複習之意,還有實習實行之意,如君子六藝有禮、樂、射、御、書和數。學習了射箭的技巧,自然要去反覆實踐實習,僅僅溫習書本上的知識,算不得『習』。學習然後實習,就會感到高興嗎?」

    「繼續以射箭為例,老師教,我們學,隨後我們自己拿弓箭『練習』,也算習,但僅僅這樣便會高興嗎?我想大多數人無法從中得到快樂,甚至會感到累,那麼,是孔聖境界高所以不累嗎?很明顯並非如此,孔聖若學習射箭,那麼他最高興的應該是突然遇到外敵,手持弓箭去抗擊敵人,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射的真正用途。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這樣做是快樂,那學習後怎樣會造成最不快樂?是學習後不溫習功課?是學習後沒有去練習?都不是,是學習之後,沒有用武之地,白白學習,這才是讓人最不高興的。」

    「所以這句話的意譯便是:學習進而有所得,最後能讓自己在恰當的時機一展所學,這不就是令人高興的事嗎?」

    「接下來一句同理,如果僅僅是朋友遠道而來,孔聖為何要特別說出來?為何要和前一句相連?很顯然,這裡的『不亦樂乎』中的『樂』,不是尋常的高興。所以,這句話應該是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一起交流,一起學習,在增進友誼之餘,一起提高,同樣有所收穫。」

    「若是與上一句形成語意的遞進,那意譯便另有新解:學有所成後,就算沒能一展所學,有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交流,發現吾道不孤,而且這位同道好友可能有機會代替自己去實現相同的抱負和所學,也算是彌補心中遺憾,不也是很快樂的事嗎?」

    「那麼,那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便可以水到渠成意譯為:因為沒有真正施展所學,不被他人知曉和理解,可即便是這樣,我們的所學所得讓我們不去生氣,這便是良好的品德和修養,不就是達到君子的境界了嗎?所以,孔子是在說,只要認真學習,或者有機會一展抱負,或者有志同道合的人去做這件事,或者讓自己的修養得到提高,無論怎樣都會有好處,沒有壞處。」

    「如此三句一氣呵成,而不是支離破碎。」

    「這也是為什麼《論語》開篇是這一段,先聲奪人,開宗明義,莫過於此!」

    話音剛落,山谷之中聖氣起伏,混混冥冥的聲音從四面八方湧來,好像有無盡眾生在誦讀方運之前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可細聽之下,又聽不明切。

    這聲音像是聖道



  
  武道登神  獵命人  眾神世界    魔門敗類  臨高啟明  無敵升級王  生生不滅  網遊之劍刃舞者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搜"儒道至聖"
360搜"儒道至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