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新 加書籤 排行榜 首頁

大明第一臣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有人甚至自稱孟獲的後代,是被諸葛亮驅趕過來的。

    乍聽之下,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可仔細了解,就笑不出來了。

    就像江南等地的客家人,每一次北方戰亂,就會衣冠南渡,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中原百姓,一次次背井離鄉,僑居江南,把北方先進的文化技術,帶到了南方,促進了整個南方的發展。

    而這些舉家遷徙的可憐人,背井離鄉,在陌生的土地,建立起一個個村鎮,有人還乾脆挑選險惡的地形,全家都搬進了山谷之中。

    其實這就是桃花源的由來,跟什麼鬼蜮沒有半毛錢關係,純粹是當時衣冠南渡的結果。只是後人已經把這些事情忘得差不多了,只能瞎猜。

    目光回到中南半島,情況也差不多。

    每一次中原大亂,巴蜀動盪,就會有人向南遷徙,其中遷居人數最多的,就是元軍南下。

    而且相應的,在元朝建立之後,緬甸,南掌,暹羅……這些地方,也出現了最早的王朝,一下子湧現出一大批國家。

    毫無疑問,這也是「衣冠南渡」的結果,大批漢人百姓從巴蜀雲南等地,向南逃跑,落腳之後,發展壯大,結合當地勢力,建立起一個個全新的國家。

    朱英曾經給張希孟寫過一封長信。介紹雲南的情況,也說明了那些土司的問題。

    他跟張希孟講,收服這些土司,很多時候,靠的不是武力,而是跟他們攀親戚,敘舊,講故事……當他們知道元朝滅亡,重新恢復了漢人天下,都非常高興,心向大明,願意接受冊封,高興地不得了。

    但事情也僅此而已。

    長時間的分離,大明和大宋的情況也迥然不同,想要更進一步,卻是想也不要想。

    所以朱英目前的狀況,就像是一個武林盟主,壓制著其他的勢力,讓他們歸附到大明的麾下。

    而且這個武林盟主,還非常尷尬,就是沒法消滅其他的勢力。


    各地土司,仰仗著地形險阻,絕對有著強大的自保能力。

    在地形複雜,濕熱多雨的地方行軍,往往不用打仗,自己就會崩潰。

    朱英面臨著更進一步的超級難題。

    這事情甚至不是投資能解決的。

    道理很簡單,如果投資管用,張希孟怎麼可能便宜朱棣?在他的心裡,真正的兄弟只有一個,那就是朱英。

    只不過朱英的雲南,沒法靠著單純投資改變面貌,也不適合發展工商業……張希孟也只能等待。

    所幸到了如今,機會出現了。

    「主公,臣以為鼓勵教師,前往西南,傳授文化課程,教導當地百姓,非常重要。尤其是廣泛存在的土司,需要我們投入成千上萬的優秀教師,才能改變當地的面貌。」張希孟道:「眼下我們很需要的是兩種本事……其一,就是敲開各國門戶,要讓他們配合大明的行動,其二,就是鼓勵一些不怕辛苦,願意付出的教師,進入這些地方,教導學問,傳播文明,讓這些土司百姓的心,和大明聯繫起來。」

    張希孟當然不會天真到只有文化交流,就能囊括這些地盤……但是貿然改土歸流,也絕對行不通。

    一旦開戰,這些地方,別的不說,扔進去一百萬全副武裝的明軍,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即便一時打敗了地方的勢力,要不了多久,又會反叛。

    反反覆覆,耗光耐心,消耗掉財力,最終的結果,就是難以維繫……比如永樂之後,放棄安南等地,就是這個原因。

    很無奈,也很現實……張希孟的主張卻是武力和教化並行,要不遺餘力,培養親近大明的勢力,全力以赴,推動交流改變……不放棄在關鍵時刻,必要條件下,動用武力。

    而且從雲南向南推,也到了極限。

    現在也該換個思路,比如從沿海下手。

    那誰又是善於海上突襲,靠著小股兵馬,就鬧出大動靜的人呢?

    毫無疑問,又是張子明的寶貝兒子張東!

    張希孟不介



  
  我的鄰居是皇帝  悍明  重生之洪武末年  遼東釘子戶  宋成祖  奮鬥在洪武末年  奉系江山    雲煙神帝  凌天劍帝  我的景區爆火了  一歸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搜"大明第一臣"
360搜"大明第一臣"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