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再有幾章這本書就要完結了,回想起這本書寫了整整兩年半,也是蠻感慨的。感謝一路陪伴至今,以及一直以來支持這本書、支持作者的書友們,萬分感謝。最後,容我再求一次月票~
以下正文
秦國對魏國的戰爭,其實早在魏昭武九年的五月便可瞧出苗頭,那時,秦國的武信侯公孫起便駐軍河西走廊的高陵縣,擺出一副欲魏國河西郡發動進攻的架勢,一看就知道是想響應楚國與魏國的戰爭,儘可能地為楚國分擔壓力,希望以此讓楚國能擋住魏國的攻勢。
但遺憾的是,魏國如今的實力遠遠超乎秦楚兩國的預估,縱使魏國沒有調動『西線』的兵力,單憑商水、宋郡、齊地三塊地方的駐守魏軍,亦足以覆亡楚國,將楚國打得龜縮於彭蠡郡。
魏國的『西線』都有誰?
河西的司馬安、河東的魏忌,還是河套的廉駁自從上次魏秦戰爭結束之後,鑑於上將軍韶虎的魏武軍目前仍駐紮在韓國薊城一帶,且河套的原中要塞又是廉駁奪回,天策府便遷任廉駁為林中守,請後者駐守原中要塞。
畢竟原中要塞乃是整個河套的中心,若此地再像上回那樣失陷,那麼,似朔方郡、九原郡、雲中郡、銀川郡等等,恐怕皆難以避免被切斷與魏國本土的聯繫。
因此,朝廷希望原中要塞有一位猛將鎮守,便選中了原雲中守廉駁。
至於雲中郡,朝廷改派前韓國將領公仲朋鎮守,以防備北方草原的胡人犯境。
隨後到了魏昭武十年五月,正值魏國對楚國展開三路大軍的猛攻,而此時在秦國這邊,在完成春種之後,秦軍主帥武信侯公孫起開始了對河西郡的兵事行動,加大對魏國的壓力。
此時武信侯公孫起對魏國的用兵方式,主要還是以試探為主,看看魏國在已經對楚國發動猛攻的當下,是否還有餘力抗拒他秦軍的進攻。
倘若魏國表現地過於被動,那麼秦國恐怕就會加緊進攻魏國了。
可沒想到,在得知秦軍踏入河西郡的境內後,魏國的表現簡直就是針尖對麥芒,河東守魏忌第一時間就率領四萬河東軍進駐河西,與河西守司馬安匯合。
隨即,駐軍在安邑的桓王趙宣,亦率領北一軍,包括他麾下的太原守樂成、陽邑侯韓徐兩人,率領七萬大軍,駐軍於汾陰,隨時準備支援河西。
而在河套那邊,朔方守趙成岳、九原守馮、雲中守公仲朋,亦在隨後的兩個月內,紛紛抽調兵力增援原中要塞,防止秦軍攻打河套。
不誇張地說,此時魏國已經開始在『西線』堆積重兵,就等秦軍打響這場仗。
打探到這些消息,秦將公孫起亦不禁心生遲疑。
見此,魏軍的『西線諸軍』亦按兵不動。
倒不是怕了秦國而不敢主動開戰,只是沒有必要而已,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魏國當然傾向於一個一個地解決對手,先攻滅楚越兩國,最好在覆亡兩國後再休養生息一兩年,介時再對秦國用兵,那保準是手到擒來。
說白了,如今魏國已立於不敗之地,根本無需著急開戰。
不久之後,魏王趙潤的岳丈秦王,從武信侯公孫起的書信中,得知了魏國積極在西線堆積重兵的消息,不由地眉頭緊皺。
他對此時已返回咸陽的大庶長趙冉說道:「魏國果真已強盛到這種地步麼?縱使一面攻打楚國,仍有餘地與我大秦開戰?」
大庶長趙冉苦笑連連,不知該如何回答。
在這段時間,陸續仍有楚國的使者沿著楚西--巴國--漢中--秦國這條路線,來到秦國的王都咸陽,向秦國尋求幫助,催促秦國儘快在西線與魏國開戰,以減輕東線那邊楚國的壓力。
但是在七月份以後,就再也瞧不見楚國的使者了,一來是楚國那時正忙著遷都彭蠡,二來是因為魏將伍忌已封鎖了西郢郡境內的江域,基本上切斷了巴國與楚國的聯繫,這非但使得巴國的糧食從此難以從水路運到楚國,也使得楚國的使者再也沒有辦法經巴國前往秦國求援。
再也瞧不見楚國派來的求援使者,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這或許意味著,楚國已被魏軍壓地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wangsh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