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廣西第一站,經過叫福溪古村的地方,進村的路很窄,只夠一個輛車進出,所以註定不會人聲鼎沸。幾棵參天大樹,顯示著這個七朝古村是名不虛傳的。村里一條兩人寬的石板路,在雨中很滑,人們用腳步在上面留下歲月的痕跡。
剛進村,就看見一個78歲的老人在剝蒜瓣,帶著銀手鐲,看起來健康而面善,熱情邀請莊臣進院子聊天,甚至抱出一箱飲料要給眾人喝,很淳樸。據說福溪村里,八十多歲以上的老人就有六十多位,也算是一個長壽之村。
原本只是路過休息,居然發現不大的村子,還有好多景點?
功德石、焚紙爐、風雨橋、馬殷廟等建築遺址,還有古戲台、古書堂、青石街、古碑刻等古代遺物一批,村中馬殷廟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頭一處地下河湧泉,常年泉水不斷,形成一條清溪,以前人們用溪水作為飲用水、洗菜洗衣服,這條具有靈性的小溪,叫靈溪,後來改稱為福溪,村名由此而來。
處處顯露著文化的氛圍,門樓、祠堂和民居,喜歡以蓮、菊、梅、蘭等雅致的字畫裝飾;而以福、祿、金元,佛祖神公為木雕圖案的花窗門楣;有以雲鵲、竹松、龍鳳為彩繪的梁檐斗拱。
在路上,迎面一頭水牛走過來,走到面前,竟然停下來,好奇地看著眾人,主人過來了,它才慢慢悠悠地回家去。村民自己開的幾家小店。不用買門票,沒有商業化的痕跡,更不像是很多的旅遊景點,除了做生意的店鋪,幾乎沒有真正的住家,而村民都住在這裡,顯得有活力。
每座大門樓後面,又是一條長長的小青石板巷道,還有小門樓。每走一會兒,就有一個,突然下雨,進去躲雨。裂開的木柱,模糊不清的牌匾,一切都訴說著滄海桑田的變遷。
一戶人家正在吃飯,莊臣很好奇他們平時都是吃什麼,沒想到主家十分熱情,硬是拉著要吃飯,還說不嫌棄就喝一口酒。都是自己釀的米酒,盛情難卻喝一杯嘗嘗。
真的純粹的米酒自然味道,不太香不太甜,絲毫不輸清酒。吃的是炒青菜、綠豆豆腐湯、野筍炒肉、扁豆、黑木耳炒肉、花生米。開心而真誠的笑容,很久沒有見到的,樸實而溫暖。
村裡的路修的很好,都是水泥路,水庫和濕地附近的,還有木製的步行道。走在村裡的路上,看見許多毛茸茸的果子,都是路邊上板栗樹上成熟之後,被風颳下來的,讓人感覺村裡的環境很自然。
聽說附近有個瑤寨,傳說中的長髮村?
居住著300多位紅瑤瑤民,120多名成年婦女,有80多名的頭髮在1.4米以上,最長的達到了1.8米,曾經獲得吉尼斯總部頒發的群體長發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長發村。
紅瑤女都擅長針繡,善織繡。女孩們十三四歲便開始學習繡花的傳統習俗。繡花手藝精湛,不需要先描圖,而是全憑經驗,依照底布經緯中的布孔來構思刺繡圖案,用她們的話來說叫數布眼。
一針一線全由手工織就,花上數個月或數年的時間完成一件服飾,是常有的事。
遇見的每個人衣著鮮麗,笑如銀鈴,絲毫沒有畏懼陌生的羞怯。大山賦予她們活潑奔放的天性,長發如盤,烏亮如漆,即使面部爬滿年歲的溝壑,但頭上的烏髮卻依舊。
盤發十分講究。自少年起就留髮,至青年時代,則將頭髮盤於頭上,用繡花黑色手織布包起。
既保護那一頭秀髮,又是民族的一種特徵性裝飾,代表尚未婚配的阿妹。她們的長髮必須在進入洞房的當天,由新郎親自打開。
出嫁生了小孩,髮型有所變化,烏龍蟠髮型在額頭上束一個髻,其餘則盤在頭上。額前的髻便是已婚已育的標誌。已婚未育者則是螺絲蟠髮型。
把自己的頭髮視為第二生命,一生中擁有三把發:第一把是一輩子只在十八歲成年儀式上剪一次頭髮,同時要把剪下的頭髮包好。
第二把是平時梳頭時掉落的頭髮會一根一根收集好;第三把是18歲後長的頭髮,從此再不剪髮。
最讓莊臣驚訝的是,無論年紀多大,她們的頭上都是青絲如雲,很難見到一根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wangsh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