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核心念頭真要「搖頭」了,原來的鬼厭,也不過就是因人成事之輩!
不管別的,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前面的判斷倒有大半都要捨棄,多日來的準備和努力,都化為烏有。而這一切的根基,不過是察顏觀色,並一些臆想生死面前,焉能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也不想想,站在蕭壘等人的角度,一個動搖的鬼厭,招攬也好,活祭也罷,豈不是更容易一些?
無怪他數百年修行,難求長生,如今看來,也不冤枉。
當然,這是從旁觀者的視角來看,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痛。
從他剛剛勘破的「黑森林」體系性質來看,那簡直就是「當局者迷」的最佳註解和示例,除非是對本人意識心念的駕馭已經到了無上之極至,意志堅如鋼、穩如山,不可移易,否則誰敢說,能在那裡面始終保持絕對的清醒,做出正確的判斷?
」章節」就是一次、兩次能做到,也不敢保證一輩子都如此。
天下各系宗派,其「降伏心念」的手段各有不同,釋教多在「空」中求,玄門常在「靜」中尋,儒宗則曰「惟精惟一」,統歸一類,都是抵禦情緒魔頭,收攝心念,不使分散之法。
至於魔門,則反其道而行之,通過獨門手段,降伏種種情緒魔頭,以為助力,再配合各種偏執、殘酷的修行法門,所以前期修行進度,往往遠超過釋玄宗派,但到了後期,前期收束的魔頭,已成氣候,一旦捕捉到某個契機,魔頭的反噬將會激烈得可怕。所以說,魔門修士走火入魔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
這是從「黑森林」體系中,解析出來的「降伏心念」的法門本質,而落在實用層面,其實根本不需要對心念的發生機理、對「黑森林」有什麼深入的了解。
畢竟這種繁複、蕪雜、原始的體系,不是正常人所能理解並掌握的,且人之感受,更為形象化、私人化、特殊化與之相應的,各宗各派的「降伏心念」心法,則更多是自上而下,高屋建瓴,從心性的高度,解決這一問題。
高度有了,細節上難免會有疏失,不說魔門,便是釋教玄門儒宗等,被魔頭污了心性的例子還少了?
所以,只要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就絕對不會拿出這份兒自信……或者說自大來。
余慈當然不會這樣,但在勘透了「黑森林」體系的此刻,他還是忍不住去想,如果在此基礎上,推衍出一門專屬於他的降伏心念之法,又會是什麼模樣?
他知道,就算將情緒魔念全部清理乾淨,也不代表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甚至未必能得出完全正確的答案,思維、計算的方式方法、接收信息的完整與否,都是與成敗密切相關的關鍵因素。
可這麼一門心法,則是代表他對心魔最完備的抵禦和控制心法成就的那一刻起,一應魔劫,都再不是無跡可循,而失去了潛伏性、突然性的魔」問鏡第三十七章心念之底形神之界(中)」劫,將再不足為懼。
而且,他還能藉此心法,一舉將他化魔識上的造詣推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可惜,這種推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三年五年,以「黑森林」令人絕望的複雜結構來講,這是要以百年、千年計的巨大工程。
就算余慈本體擁有最適合做這項工作的「解析」神通,在荒莽無邊的「黑森林」面前,也僅僅是能夠將工程所需的時間,減少個三兩成而已。
幾千年減去兩三成,還是幾千年,沒有質的改進。
所以說,「黑森林」只能是作為底層、基礎,作為參考,僅此而已。
要在這上面,拋開一切既有的模式,重新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心法體系理想很美好,現實則是一貫的冰冷而直接。
將這個與現實悖離的想法拋在腦後,核心念頭不再耽擱,就此回歸。
」問鏡」鬼厭腦宮深處,這一顆孤零零的念頭,綻放出億光毫光,覆蓋了腦宮的每一個角落,剎那間,鬼厭分身的一切形神變化,都統合在核心念頭之下,原來放開的烏七八糟的思緒,就此凝結,搖動不休的心思也立刻穩固下來。
鬼厭眨眨眼睛,有限的心力從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wangshuge.net/